西部品牌网

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时间:2022-08-30 14:32:57  来源:农民日报

  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导向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农产品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农产品标准化覆盖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从种前到栽培、管理、收获,再到清洗、搬运、销售。在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标准规范,能够规范生产者行为,避免出现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和利润,非法或不正当使用化学药剂、以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行为。在农产品储藏、运输过程中,严格的标准规范能规避因技术不达标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基于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保障整个农产品生产销售链条上的各环节操作均能严格遵守安全、绿色、环保等要求,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标准化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实施农产品标准化,能够规避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分散、规模小而导致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无法形成品牌价值的问题。基于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将小型、个体、分散的种植或养殖户集中起来,或在分散化经营中能够力求按照标准化要求来统一管理相关农产品的生产、储存、销售等,促使终端农产品保持较高的、同一水准的品质,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区域特色品牌,满足市场需求,通过高标准的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指出“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多元化、品牌化、可电商化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载体”。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产品+数字化”发展存在瓶颈,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下降、购买意愿降低;另一方面,农产品保鲜要求高、运输物流规范要求严格,由于当前农产品物流运输缺乏有效标准,容易出现源头好但到手时已品质不佳的问题。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保证相同品质,增强消费者信任,加速农业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

  农产品标准化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农产品市场同时存在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问题,本质原因在于农产品存在着总量过剩但优质产品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供给侧提供的农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更多元、绿色、健康、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农业标准化建设正是促进我国农产品从数量取胜向质量取胜转型的关键抓手,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将更多产能转移到用于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农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实现供需平衡、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向高端攀升。

  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多以小农为主,解决资源及生产活动分散,以及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难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覆盖种植和生产全过程,贯通加工、运输多环节,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的标准化制度体系。

  要依托区域品牌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支持鼓励不同地区依托自身的特色农产品打造标准化流程,科学合理地构建符合本土特征的生产、流通以及销售环节的标准,打造区域品牌标准化体系。政府部门统一牵头生产方及技术专家共同研定农产品区域品牌各类标准,切实通过标准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

  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产品全链条标准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各类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农产品全链条生产、加工、流通多环节的应用,依托数字技术打造高效率、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同时针对标准化产品实现全链条可追溯。此外,还要注意全流程标准体系建设中的监管问题,明确主管部门责任,连同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标准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出现“无人管”或“多头管理”问题。

  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管理能力提升及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与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保障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广泛调动农业龙头企业等利益相关组织参与到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去。配套试点推广和示范应用工作,进一步对标准体系及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加强标准化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具有过硬专业能力水平的农产品标准化人才队伍。注重对基层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运输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操培训力度,保障标准体系运用落到实处。(作者 白军飞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杨树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